优势叠加促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提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19日15:39分类:旅游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范超)从市场对接交流到合作开发多边旅游市场,中国-东盟区域旅游衔接日益紧密;从基础设施硬件基础建设到信息交互区域软实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日新月异;从谅解备忘录的达成到行动计划的落地,政策保障与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与东盟旅游市场随着双方高层与民间交往的不断深入,正逐步由碎片化的旅游市场向机制共建、市场共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区域旅游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与东盟的多边旅游市场提供了更广阔和开放的合作平台与思路,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区域旅游市场的激情与梦想。2017年,第十四届东博会更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题,进一步肯定了旅游在中国与东盟交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将通过此次盛会为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的未来描绘出更加壮美的蓝图。

随着中国与东盟旅游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当前一体化旅游格局构建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愈发明显,给各国游客带来了不好的旅行体验,也影响了旅游市场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为保持当前一体化旅游市场良好发展格局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险。但东博会通过密切协商、充分沟通和紧密合作,正逐步化解在部分领域存在的发展“危险”,并转化为发展“机遇”,为一体化旅游积累潜力,提升发展空间。

东兴海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智文认为,当前互联互通的不断强化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诸多崭新的发展契机。畅通的交通是旅游线路开发的基础保障,随着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多新的旅游产品也随之诞生,为国内外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中国-东盟旅游市场也随之不断拓展。他表示,当前新开发的越南+老挝+缅甸+版纳风情十日游正是当前便利化的基础设施和通关方式的最佳体现,跨越四国,长达十天的旅途中,交通和通关等问题再也不会成为游客需要担心的方面。

在中国与东盟持续深化合作之路上,东博会为各方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和长期的沟通合作平台,并借此契机,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转“危”为“机”,为中国-东盟一体化区域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不断积累优势和潜力,使得整体市场能够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东盟一体化旅游市场不仅在规模上日益增长,在旅游品质以及区域影响力等方面更有巨大提升。业内人士与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在继承当前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下,应充分了解和认识新时期游客对跨国旅游提出的更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需求,更便利化的旅游交通需求和更深刻的文化感知需求。在传统市场积累了大量的合作经验、共享渠道与市场口碑的情况下,专家进一步提出三点建议,推动构建中国-东盟一体化区域旅游市场新动能:

一是针对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需求,应当构建更市场化的对接平台,通过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为旅游市场策划和开辟更丰富的旅游产品线,更好与不同游客对跨国旅游的需要相契合,实现市场的增长与游客的满意度同步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许多旅游论坛和产品推介仍是形式大于内容,政府机构参与过多,各国企业数量不足,未能实现市场的充分交流。应当通过政府搭台,协会组织,企业唱戏的形式,以更市场化的形式带动各国旅游市场更好沟通与务实合作,以需求带动跨国旅游产品实现供给侧改革,培育跨国旅游市场新蓝海。

二是针对更便利化的旅游交通需求,应当从基础设施完善、通关便利化以及旅游安全强化三方面提升旅游在途体验,在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加快游客流动速度,缓解当前出现的接待能力紧张问题。

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合作方面已经有了诸多进展,但由于部分东盟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短板弥补需要时间和资金保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给予适当资金倾斜,优先为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可通过旅游带来的人气更快带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通关便利化方面则需要还未实现落地签证的部分国家政府机构加强沟通,强化政治互信,推动通关便利化实现区域市场全覆盖,甚至在部分国家和市场实现落地免签,推动旅游要素加速流动。安全问题也是当前旅游体验中不容忽视的一大核心要素,除了当地政府提升治安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以外,还应通过游客安全培训以及应急处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游客自身安全和防范意识,主动规避可能存在的危险,提升旅游市场整体安全系数。

三是针对更深刻的文化感知需求,不仅需要依靠企业在旅游线路策划中提高文化旅游的比例,提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程度,还需要政府通过有意识的精品文化输出,实现有目标的文化交流。

政府应意识到文化旅游体验是国外游客对本国认识和感知的重要窗口。散乱的文化体验并不利于国外游客形成对本国文化的完整认知,甚至可能因此产生文化误解,带来不利影响。国家在文化旅游中应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重点文化旅游线路的策划、组织和构建中主动将文化中的精品进行整理,并形成系统化的展示方式,推动国外游客系统了解本国文化中的精品部分,提升双边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和民心相通,从利益共同体向责任与命运共同体转化,进而推动旅游市场一体化加速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黄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