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商回归:万亿资本亟待持续“激活”

新华丝路网2018年03月30日11:29分类:合作

 一方面是美元加息吸引着全球资本“重返美国”,另一方面则是庞大的侨商“闯二代”持续不断加快布局回归。侨商回归蕴藏巨大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能量,但仍需要持续“激活”侨商回归的资本潜力。

“侨商华商是中国近代以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华商侨商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浙江丽水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论坛上,著名国际移民与华人华侨问题研究专家李其荣表示。

“侨商在海外的经济实力远超万亿,只要长期跟踪、采取适当的模式进行持续激活,将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共赢潜力’。”华侨问题专家、广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罗婧如是说。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伟浓认为,早期移居海外的“老侨”主要靠菜刀、剃头刀、泥瓦刀“三把刀”谋生,意指华人移民最擅长的餐馆、理发和建筑这三种职业。但这恰恰是谋生的基本需求,而如今他们带来的经济发展动力不容忽视。

李其荣对侨商华商的研究更为透彻:从国际移民的角度来考察,华人华侨、侨商华商对祖籍国和所在国的贡献呈现出典型“东亚文化圈”的特性:能够同时为作出商贸往来、技术交流、人才流动等多重贡献,这与华人义利并重、寻根问祖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全球著名的温州商人,正是凭借着强大的亲缘关系、公信力,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活力。据统计,有68.8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350多个温籍侨团,其中 38万人云集“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

温州在“一带一路”沿线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建成了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境外经贸合作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一带一路”沿线新上了60个重大项目。

廖萌将侨商回归祖国大陆的步伐描述为三个阶段:1978—1991年是“投石问路”阶段,1992-1997年快速发展是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8年是调整发展阶段,2009年开始到现在是稳步发展阶段,“海外华商投资已遍及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海外华商投资的新热点,投资领域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从重视“劳动密集型”的“赚钱效应”,向更注重“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效益利润”升级换代,侨商投资呈现三大新态势:

态势一:全面布局以贸易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业态”

在浙江丽水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侨商正在从进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贸易加快转型。

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人华侨研究所副研究员廖萌介绍,温州民营企业形成了抱团出海良好态势,如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实施境外营销网络推进计划,先后在俄罗斯、阿联酋等地设立了18个境外商品城,建成境外营销机构261家,全力开拓国际市场。温州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品牌合作等方式,在相关国家开展了价值链整合、营销网拓展,同时通过参展和自办展会相结合,为浙江产品走向世界搭建平台。

态势二:从“单一投资”向“抱团回归”

浙江侨商胡乃平介绍说,过去侨商归来中国投资,习惯于“单一投资”,靠简单的亲缘关系进行投资,往往因为项目前期研究、考察力度不够、时间不够,不找专业的管理团队,高成本效益慢,造成资金链断裂和亏损,导致投资失败,失败之后一蹶不振。如今的投资团回来投资成立公司,丽水地方政府与华侨共同出资成立了华侨投资管理公司,计划在当地建设几十个欧陆风情小镇,结合丽水的青山丽水发展旅游产业。胡乃平说:“这对侨商的吸引力很大,因为有保障。”

态势三:侨商资本高度关注政府项目

调研发现,在广西桂林、贵港的桂台经贸合作区,浙江各市成立的华侨投资区,福建的华侨投资区,侨商对具有中央政策优势的区域非常关注,对政策资源集中区域地方政府的公共项目高度关注,认为这些项目有“政府背书”,尽管投资周期略长,但回报稳定。

随着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多个国家级平台的加快推进,防城港已成为投资兴业的好地方,将为包括侨商、侨资企业在内的广大投资者提供广阔平台和发展空间。防城港市有归侨、侨眷22万人,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约42万人。目前,在当地投资发展的侨资企业有160多家。(记者何丰伦)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黄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