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润民心——大化瑶族自治县水利饮水建设30年发展纪实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10日15:02分类:广西

一项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一座座水柜星罗棋布、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一道道河床焕发新姿,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城镇乡村,处处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劲脉动。

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优先解决直接关系民生水利的问题,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的饮水安全,让全县人民群众能够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的一贯方针。

抓项目夯实民生水利基础

2017年,金秋时节,在大化县贡川乡抗旱应急供水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来往穿梭开挖管道,工人们在忙碌地铺设管道……

“工程建成后将实现贡川乡府所在地及周边群众以及外来人口饮水难问题,满足片区3个村,920户2890人的生活用水。”正在现场指挥施工负责人黄工介绍说。

大化县地处岩溶山区,地表蓄水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缺水是山区弄场最大的问题。五、六十年代,政府兴修人畜饮水工程主要以开挖山塘、平塘为主,兴建小型水库井、水池为辅;“文化大革命”期间,农田水利建设则重于修筑“大寨田”、“长城田”、“人造小平原”,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水安全成为当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标志。

为积极推进“生命工程”,大化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与防治地方病、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按照“抓责任落实,抓项目落实,抓质量落实,抓管理落实及抓监测落实”的“五抓五落实”工作细则,确定了“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治并重、综合治理”的农村饮水工作新思路,采取“统一规划,项目捆绑,集中连片,整块推进”的方式,整合饮水安全、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走一条“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村供水工作新路子。

2010年4月12日,自治区下达给大化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项目2065处,总投资7936.75万元,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1980人。

建水柜解决用水难题

2015年10月,在大化县板升乡弄勇村毛星屯,施工队正在紧张施工,这是政府为村民修建的一个300立方米的大水柜。当年,在弄勇村,政府正在为村民修建5座300立方米的大水柜。建成后,弄勇村将有11个屯建设有200立方米以上的大水柜。“十二五”期间,大化县大力推进瑶山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14年,已建设2462座水柜,2018年全县农村家庭水柜建设将增至3087座,建成后将减轻瑶山百姓“背水”饮用的压力。

2016年8月, 在大化县板升乡弄雷村,工人们抬着抗旱饮水工程的水管在山路上艰难行进,而在弄雷村的施工现场,工人们为抗旱饮水工程焊接水管……

大化县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地处桂西喀斯特地形地貌中心,人畜饮水全要靠天,长年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瑶山的发展。为解决用水难问题,近十年来,瑶族群众在房前屋后、高崖深弄修建数以千计的水柜,用于积蓄雨水和石缝间的流水。“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24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86处,惠及人口10.33万人。目前,大化县已启动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山区群众尽早脱贫致富提供坚实基础支撑。

高效节水精准滴灌

2016年3月27日,在大化县特色农业示范区龙马节水灌区水利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挖土填埋水利设施管道。项目负责人蓝伟说,大化镇龙马高效节水灌片项目投资318.47万元,灌溉面积达1404亩,涉及龙马村、城内村特色农业产区,灌溉设计采用滴灌高效节水方式,分13个灌水系统,每个系统分9个轮灌小区。

大化县着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把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对全县农田水利、农业示范区、河道河堤进行全面整修、加固,助推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 

盛夏时节,走在大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内,随处看到砂糖橘、沃甘、丝瓜等蔬菜水果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果蔬下,一根根黑色小管直通各类作物的根部,为它们输送水份和养料。

“水利和农业部门指导我们铺设了小管出流和滴灌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每亩地比大田漫灌能节水200立方米,不光效率高而且实现了精准种植,种出的水果、蔬菜口感都特别好。”砂糖橘园区负责人唐伟谈起滴灌的好处如数家珍。

节水,才能确保“活水”不断。大化县依托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利用以色列贷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从提高灌水效率,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集中规模流转土地,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喷灌、管灌、滴灌、小管出流、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灌溉保证率,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节省了土地、人工和水资源,也实现了规模化、区域化经营,高效增产增收的目标。2014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完成投8680万元。新增经济作物总产值594.72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292元,带动周边村屯贫困户348户参与汁用丝瓜产业、砂糖橘发展。 

大化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优势,推动富硒沃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出台各项农业种植奖励政策,积极引进企业、能人带动,加强土地流转,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指导农民连片种植种沃柑农产品,打造区域“三特”农产品品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底,大化已经在大化、都阳、贡川、岩滩等多个乡镇流转上10000亩土地种植沃柑,其中,都阳镇都阳村、贡川乡清坡村和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地的富硒沃柑生产基地,所种植的沃柑已经实现产品出产,全县种植沃柑全面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将预计出产富硒沃柑农产品超过4000吨。

随着一根根水管伸进千家万户,一条条渠道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一股股涓涓细流正滋润着群众的心田,激发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覃文军)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