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财源 润泽民生——大化瑶族自治县财政发展侧记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10日15:04分类:广西

大化瑶族自治县狠抓财源建设,强化财政收支改革管理,促进财政稳定增收,支出合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民生不断改善。

积极培植财源,改变一直以水电企业为唯一主要财源的单一结构,狠抓项目建设,尽力为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强化工业支撑,促进财源不断壮大。以大化、岩滩两座水电站为依托,构建以大化镇为中心的城镇工业经济圈和龙着至岩滩公路干线为主轴的工业经济带;发展以水电业、硅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行业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产值逐年提高。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结构趋向合理,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游客逐年增加,旅游业逐步成为重要产业。三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特色农业快速转变,农业生产朝着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方向发展。全县优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水果、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规模生产。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引向深入,第一产业内部尤其是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生态林业工程加快实施,都阳已经成为全县木材加工产品集散地;生猪、七百弄羊、七百弄鸡饲养量增长幅度较快。全县渔业放养量及水产品产值总量逐年增加,以“北景鱼”品牌为代表的水产品效应得以体现。2017年,财政收入从1988年自治县成立完成的0.0632亿元,增长到6.2877亿元。近10年财政收入为48.83亿元。

强化财政收支改革与管理,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 

首先,充分挖掘税源潜力,细化、量化各部门收入目标和收入项目,组织好财税征管。 2017年,大化国税局共组织各项税收入库3.25亿元,同比增长7730万元。大化地税入库1.28亿元,比1995年的0.13亿元增加1.15亿元。

其次,加强支出监管,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一是通过专项审批和跟踪问效,确保其专款专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严格财政资金拨款程序,推进各项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三是推行“乡财县管”、“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改革,形成“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四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改变了过去分散、多重设置银行账户,层层拨付、占压资金的状况,提高财政的资金调度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树立了“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绩效管理理念,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六是开展财政投资“阳光评审”,实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标。2017年共完成191项财政性投资工程的评审任务,审核工程项目送审金额88008.53万元,审核后金额79619.83万元,核减8388.70万元,综合核减率为9.53%。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6及2007年,分别投入财政奖补资金0.29亿元、0.30亿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共280个,改善贫困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分别支出教育经费6.3456亿元、7.2009亿元,改善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免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实施生活费补助。分别落实医疗保障经费3.2506亿元、3.7138亿元,推进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着力遏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分别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4.0603亿元、3.5312亿元,保障城镇居民最低生活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开展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补助、城乡医疗救助,让群众感觉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分别安排住房保障资金3.5563亿元、1.9551亿元。实施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促进群众安居乐业。分别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5.4579万元、3.8838亿元,支持产业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民生项目建设,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库区移民扶持政策,及时拨付库区移民口粮款和后期扶持资金,解决库区水利、公路和码头维修、移民新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劳动力培训和库区移民子女教育等项目资金的问题。(韦哲)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来源于合作方。中国金融信息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010-88052986。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