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兴业县创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 打造宜居宜业移民安居工程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22日17:12分类:广西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兴业县采取“一二三四五”的工作举措,打造规划前瞻、配套完备、功能齐全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城乡、科学搬迁、持续发展、富民强县的新路子。

“一”即做好一个整体规划。兴业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开发三项工作结合起来,突出做好规划“大”和“全”两篇文章。大,即规模大、投入大,能满足全县易地搬迁。整个易地搬迁工程占地800多亩,投资9亿多元,建设包含20栋1234套房的“老乡家园”及相关配套,完成全县5617人的集中搬迁任务。全,即功能全、配套全,能满足整个安置小区公共服务。易地搬迁工程还有针对性地提升区域服务功能,建设幼儿园、中小学、中医院、体育公园及其他配套设施,统筹解决安置小区就学、就医、就业、创业等问题。

“二”即突出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制定“宣传—报名—调查—评议—复核—公示—申报—审核—审批—勾选”的搬迁贫困户勾选十道程序,层层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签字把关,确保搬迁户勾选程序得当、对象精准。二是突出解决好宣传发动和搬迁人员勾选选房等工作。以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讲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等传统“四到户”工作法,结合创新的“一封信”方式,让宣传发动更“接地气”,不仅达到了宣传目的,更让群众看到希望,更加配合做好搬迁工作,一周时间完成1234户选房,十天时间完成缴款,十五天时间完成钥匙交付,得到了贫困户的一致好评。

“三”即解决三个难点问题,确保“搬得出”。一是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强化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向政策性银行申请长期贷款,并结合实行政府债券融资等多种方式,共整合资金2.4亿元,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题。二是规定搬迁户每人自筹资金不超过2500元,并采取先搬迁入住,后用拆除旧房2万元补贴补齐自筹资金的办法,解决部分搬迁户自筹资金难题。三是实行“两不变”“四减免”,妥善解决原有的宅基地、山林、承包地等资产将面临如何转移和承接的问题 。“两不变”,即移民搬迁后,原有山林经营权不变、已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变,仍归移民户所有;“四减免”,即移民建房免缴宅基地办理手续费、自用材税费、户籍迁移费用、转学和借读费等费用。

“四”即完善四大配套设施,确保“住得稳”。兴业县根据搬迁贫困户发展需要,制定了创业城、搬迁人口就业创业、专业农贸市场、搬迁资产性增收、后续扶贫等五个实施方案,解决1500多人的就业创业后续发展问题。一是教育配套。安置小区周边500米内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满足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家庭就学需求。二是医疗配套。安置小区内设置有社区卫生室,周边1公里建设有中医医院,安置区贫困户可享受相应医疗优惠政策。三是生活配套。实行户籍迁移自主和居住证制度,采取城市社区模式、设立搬迁户居民小组、组建社区服务机构等多种管理服务体制,对集中安置点引进社区化管理。完善迁入地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户籍、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确保贫困户搬迁无后顾之忧。四是公共设施配套。对农贸市场、就业配套设施、公园、消防站以及卫生、文化、社区服务中心、市政道路等配套便民设施进行全面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目前,农贸市场和劳务服务培训中心已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五”即制定五大政策措施,确保“能致富”。着力考虑解决搬迁贫困户的后续就业发展问题,做到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一是通过发展电商+特色产业的方式,依托安置区旁边的“淘农村”电商平台,解决一部分搬迁户的就业;二是政府统一租下了安置区旁云天商城的商铺,采取一年内免租金的优惠方式转租给贫困户,支持搬迁贫困户发展商贸。三是在安置区设立劳动服务中心,不定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搬迁户的技能水平,并帮助推荐就业。四是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对部分贫困户就业采取兜底性的帮扶措施。五是在安置区附近规划400多亩“老乡田园”,供搬迁户种植,让他们记得住“乡愁”,住得稳“新窝”。(何少凤)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