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广西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28日09:47分类:广西

图为广西智慧旅游大数据展示图

图为广西智慧旅游大数据展示图

新华财经南宁6月28日电(记者范超)近年来,数字经济不断融入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近日,记者在广西采访中发现,数字与广西政务管理、传统产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带来变革的同时,一系列数字经济衍生的新兴产业也蓬勃兴起,“数字+”持续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产业数字化引领广西经济提质增效

数字终端对准一箱零部件“嘀”一声,就完成了填单到核对再到录入系统的所有步骤,这是近日记者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生产厂看到的情景。

进货检验员冼曦说,此前每日用于填写表格和录入系统的时间就超过4个小时。自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来,只需轻轻一扫,所有信息会立即同步给整个系统,每天节约了超过50%的填单和系统录入时间,人为错漏因素大大降低,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效率。

挖掘机整机入库检验员曾世强认为,数字化改造除了工作方式的转变外,更重要的是工作理念的转变。以前生产线所有环节都是“画地为牢”。例如生产的不管质检,觉得可以依靠最后一关检验。而今人人都是检验员,每个环节的操作都是实时录入系统,所有操作可追溯,“万众一心”正是数字化工厂的精神面貌。

柳工挖掘机厂的数字化改造只是当前广西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一角,产业的数字化转变正在广西各地悄然展开。

在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基于工业云和互联网的发动机智能制造平台与发动机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正将众多数据汇集于此,通过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和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日趋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安排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方式。

玉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管理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玉柴集团、南南铝业、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骨干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快速推进。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通过广西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不断降低,转型浪潮加速向更多中小企业拓展,进一步引领广西经济提质增效。

数字产业化带动广西新兴产业崛起

在南宁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广西优而敏公司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建筑类企业电商平台的资源整合者。

网易广西大区总经理万祖华说,优而敏公司的发展路径是创新中心内众多数字经济企业发展的样本之一。优而敏公司通过为广西建工集团建立的积健电商平台、快乐嘟嘟物流平台、积健云商城平台等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该数字化发展成果不仅使得广西建材电商平台打开了一片崭新天地,也成为了优而敏公司发展的重要机遇。

优而敏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企业还将致力建设成为广西数据最全、品种最多、信息量最广、交易量最大的建筑材料电商平台和专业交易中心,并搭建孵化、培育建造关联产业平台。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提供的资料,2018年广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051.1亿元,同比增长188.2%,电信业务总量增幅和降费幅度均在全国排名第一。2019年一季度,广西软件业务收入累计达42亿元,同比增加43.9%,增速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二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局长席扬表示,近年来,广西编制了《自治区本级和部分设区市数字广西重点项目库》《广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引导目录》等产业发展目录,对广西数字产业发展进行了精细化梳理,并加大研究对不同类型数字企业的针对性支持措施。通过积极引入华为、阿里、腾讯、浪潮、360、数梦工场、启迪控股、东方国信等知名企业进驻广西,带动了当地数字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完善。

政务数字化便民利商

5月31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组公布了非试点地区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深入对接进度情况表,广西荣登全国第一。“这是广西优化政务数字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新一轮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起点。”数字广西集团董事长刘洪说。

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大政务数字化改革力度,通过顶层设计、部门协同、应用开发,破除了众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加快了基于政务数据的社会化应用以及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 

“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各项工作正加快部署和推进,计划在2019年9月底前建成并上线运行,12月底前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刘洪表示,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建成,将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使广西电子政务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广西将通过打造“数字广西云”实现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全覆盖,实现政务和行业大数据的汇聚、融通,使聚集的数据产生化学反应,打造出基于大数据的新经济、新业态,使数字经济成为助推广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翁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