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农业产业各具特色 脱贫攻坚“各显神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11日08:13分类:广西

新华财经南宁12月11日电(记者赵传奇)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广西河池市注重扶贫产业遴选、新型经营主体和示范基地建设,引领带动扶贫产业发展,为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探索新路。下辖宜州区、天峨县和凤山县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转型、扩面、提质、增效,力保贫困群众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示范带动作用显现。

——宜州:“家有三亩桑,生活奔小康!”

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村民兰辉锋每天5点左右就起床采桑喂蚕,在桑园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最多时需采桑1500多斤,有时雇人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我是村里比较早开始养蚕的,因为养蚕才脱了贫,现在村里大部分人都在养,虽然很辛苦,但生活有希望。”兰辉锋养蚕近20年,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桑园度过,近几年投资9万元在村口建设500平方米的蚕房,扩大了养殖面积,去年收入10多万元。

“家有三亩桑,生活奔小康!”宜州区委书记翟红玲介绍说,我们将桑蚕产业确定为继蔗糖业之后又一重大经济支柱性产业坚定发展,因为只有产业才是脱贫攻坚的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得益于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战略,宜州区的桑蚕产量连续14年蝉联全国县域第一。2019年,宜州区桑园总面积达37.2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桑园面积16.74万亩,带动贫困户34776户,780户贫困户获得该项产业以奖代补资金145.4025万元,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瓶颈问题。

宜州创建了以新型合作社为主运行的蚕桑基地和养蚕能手为带头人的工厂化养蚕的扶贫车间示范点,辐射带动贫困户4万人。为提高蚕农的种桑养蚕技术水平,宜州还累计开展桑蚕种养技术培训共168期,1.3万人次参训,发布桑蚕病虫预报24期,覆盖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

——天峨:种养殖项目促稳定增收

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学的彭柳云去年脱贫了,这得益于天峨县六排镇令当村红颊竹鼠养殖基地。基地养殖100对能繁竹鼠,除每月1200元的工资外,去年还以入股形式获得分红1692元。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和金诚双丰公司的支持下,令当村引进了优质红颊竹鼠养殖项目,基地聘请专人养殖,并成立了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金诚双丰公司负责竹鼠养殖技术培训,并进行保价回收;合作社负责运营管理,年底获得分红,带动村民稳定增收。

养竹鼠之外,彭柳云还侍弄了三头猪、100多只鸡、几亩菜地。此外,基地还引入两只豪猪给她养殖,现在已经繁殖到6头,加上丈夫在县城打工的收入,算起来每年有4万-5万元的收入,彭柳云很满意。

令当村党支部书记彭鸣景说,2016年成立的竹鼠繁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开始吸收贫困户入股,对口帮扶联系的自治区科技厅替每个贫困户入股2800元,收益归贫困户所有,去年分红846元,收益超过30%。

天峨县去年还在令当村建设了百香果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选择无病毒健康嫁接良种百香果大苗,采用“百香果套种黄豆”种植模式。一年一种,速战速决。同时,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预计今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以上,带动种植农户平均每户增收8000元以上。

——凤山:念好“山字经”,做大“林文章”

去年脱贫的韦丹艳是凤山县长洲镇那老村村民,家里有30亩油茶林地。目前她每年的油茶籽能卖2万元左右,还能自留100斤茶油,加上其他种养和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年收入超过4万元。

韦丹艳家中林地一部分纳入了百乐坳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虽然刚开始进行改造,但已能看到增产的希望。她非常愿意参加劳动、学习新知识。

“凤山把念好'山字经’、做大'林文章’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林业扶贫特色产业。”凤山县委书记廖锦成表示,油茶是凤山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31.8万亩,通过“新种+低产改造”两轮驱动,推动了油茶产业增点扩面和提质升级。

以前,由于长久的习惯,以及种植条件不佳,农民基本不管理油茶树,产量也听天由命。凤山县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务工)”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模式,由政府聘请招标,中标企业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并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按统一标准实施改造项目,在保证改造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同时,又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改造学会改造技术,增加劳务收入。未来,低产林改造收益归群众所有,有效解决了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和推动脱贫摘帽融合问题。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油茶产业覆盖9945户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0.68%。预计2019年全县可产油茶仔8800吨,产值2.9亿元,贫困户通过种植油茶户均收入预计可达6000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