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宝”激活全盘 ——象州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见闻

象州镇培森村发展“高密度泥鳅+螺蛳+水培蔬菜”新型鱼塘生态立体混合养殖,建立新型水产养殖模式,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百丈乡那沙村依托沙糖桔产业优势,建设选果场,采用物业租赁的模式,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罗秀镇罗秀社区通过整合发包集体土地和水塘的方式实现集体收入达18.23万元……

2019年,象州县12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4万元以上,总收入达949万多元,其中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村集体有62个,全县33个贫困村中有27个贫困村收入达5万元以上。

近年来,象州县改变过去村集体经济单纯通过发包租赁的粗放开发模式,通过盘活资源,推行资产经营、产业配套、资源开发、电商创业、联合经营等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子,一村一策、多村联建,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化脱贫攻坚战的“基层堡垒”。

党建引领

培育集体经济“领头羊”

“2016年,我们村还是村集体经济空壳村,2017年收入2.5万元,2019年收入12.45万元。”

谈起村集体经济的“三级跳”,贫困村罗秀镇军田村党总支部书记黄金升说:“这离不开军田村创新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三项关爱’机制和‘美丽鞍山党旗红’主题党建活动。”正是以党建为引领,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军田村形成党员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势头,形成“一店一场两基地”(合作农资店、生猪代养场、竹鼠养殖基地、罗非鱼养殖基地)为核心的集场地出租、合作经营及代种代养的多类型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集群。军田村党总支部也连续三年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

除了军田村,马坪镇回龙村的祥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特种养殖示范基地已成为象州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象州镇培森村党员先锋带头创新的立体混合养殖成为该村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党员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

“村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象州县坚持“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双培模式,生动实践“跟党创业”的理念,通过创建非公党支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把党员干部培育成发展集体经济的“领头羊”。

一村一策

充分挖掘优势资源

“今年前3个月,我们售出大米8845公斤,村集体收入共计21000余元。”近日,运江镇都莲村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2019年依靠“党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集体经济0至7万元的突破,今年又依靠富硒优质稻产业示范区的优势,推广种植富硒大米,并与象州县供电局、来宾市供电局等后援单位签订购销合同,收获2020年“第一桶金”。

都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正是象州县一村一策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根据各村的优势资源和实际情况,象州县通过引进项目,采取特色产业开发、培育支柱产业、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特色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格局,充分提高村集体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目前,通过光伏扶贫项目、特色产业入股经营分红、与企业进行劳务合作、资源整合发包等方式,实现100%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

多村联建

资源整合抱团发展

“针对一些村的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动力的问题,我们通过多村联建,整合资源统筹资金的方式,拉动“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县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通过采取多村联建的模式,多渠道整合2698万元资金发展扶贫光伏项目,在石龙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屋顶建设300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33个贫困村仅2019年两次光伏发电收益分配就获89.5万元收益。

此外,象州县还建立集体经济分片联系指导工作机制和集体经济责任捆绑制度。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为6个工作指导组,每个工作指导组定点联系指导1-2个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定期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由县领导、成员单位直接包联抓,落实帮扶后盾单位与乡镇党委班子对所联系村的责任捆绑、任务共担、措施共谋,协同推进所联系指导的村完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任务。(梁卫叶 李宗孙)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