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银行”和“30·30”愿景促进新加坡减少浪费提高食品保障

新华财经新加坡9月21日电(记者王丽丽)在新加坡,来不及食用且即将过期的食物不用扔掉,可以“存”入“食物银行”,由“食物银行”提供给需要它们的人。而为了确保国家食品安全,新加坡政府去年推出“30·30”愿景,计划用10年时间逐步提高本国食品产量,减少食品进口依赖。

“食物银行”是新加坡一家慈善机构。该机构从食品生产商那里收集保质期至少为一周的食物,或者包装有误、稍有破损但仍能安全食用的食物,或者民众提供的未开封的和保质期至少为四周的食物,通过再循环的方式,捐赠给私人和公众救助机构,盘活这些可能被废弃的食物,避免浪费。

有意捐赠者可以将食物送到“食物银行”的仓库,也可以将食物放进“食物银行”在部分商场、学校、公寓和写字楼等地设置的80多个收集箱内。“食物银行”工作人员会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食用安全检查,然后将它们送给有需要的人士。

从国家层面看,食品安全在新加坡是个突出问题。新加坡国土面积约720平方公里,目前用不到1%的土地出产约10%国人所需的食品,其余约90%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2019年初,新加坡政府宣布“30·30”愿景,即到2030年确保新加坡本地出产的农产品能够满足本国30%的需求。

新冠疫情暴发后,一些粮食生产国因担心自身食品保障而主张限制出口,导致米面等必需品价格上涨。新加坡政府意识到降低对进口食品依赖的紧迫性。今年4月,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并提供津贴,希望在接下来的6至24个月内提升本地鸡蛋、蔬菜和可食用鱼产量。

记者在新加坡菜场、超市购物,很少见到本地出产的食品,肉禽蛋和蔬果多数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再加上运输和储藏成本,价格大都不菲。

不久前,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推出了“食用园艺计划”,希望公众一方面居家种菜放松身心,同时也更加爱惜食物、减少浪费。家住新加坡中峇鲁一所公寓的高女士告诉记者,她收到了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免费派发的空心菜和番茄种子及一同寄来的栽种指南。

栽种指南上写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九成以上的食品依赖外国进口,因此容易受到食品供应链中断影响。新加坡的‘30·30’愿景,寄望在2030年能满足国人30%的原产食品需求。为达成这项目标,希望您即刻开始种植自己的蔬果。”

新加坡部分机构则持续推动“空盘零剩食运动”,不仅在小学进行相关教育,也在堪称新加坡“国民食堂”的小贩中心推广这一运动,号召大家爱惜粮食不剩饭。政府建议居民购买食材前先列出清单,按照清单购买,烹调时可发挥创意,充分利用剩余食物。(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