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与工业如何交相辉映?——柳州见闻录

新华财经南宁11月11日电(记者雷嘉兴、邹学冕)11月的柳州,机器轰鸣,花香四溢,蜿蜒的柳江穿城而过,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然而,谁能想到如今的宜居之城多年前却是“酸雨之都”?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粗放的工业发展推动着当地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

“在那个年代,‘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就是这座城市的写照。”年近六旬的市民李勇回忆道。

近年来,柳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环境污染,树立了“既要大力发展工业,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面调整工业布局,重污染企业退城进郊”的发展理念。

通过“关、停、并、转”,柳州整治一批重污染企业,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变。如今的柳州生态,今年前三季度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1%,地表水环境质量在300多个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发展不是为了经济数字好看,而是要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感到幸福,这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十三五”以来,柳州市积极打造工业强市,目前,已初步构建高端、智能、绿色、高效的现代制造城。“工业城市中山水美,山水城市中工业强”正是今天柳州发展的真实写照。

柳州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聚集着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知名车企。这些企业与政府一道,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同时,柳州市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不断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新能源正逐步成为柳州新的代名词。在柳州街头分布着6万多辆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和充电桩随处可见,这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正被众多市民选择。

作为千万吨级钢企,柳州钢铁集团不断从粉尘、废气、废水治理中挖掘潜能,降低成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渣、钢渣,不但未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还变为宝贵资源。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介绍,在降低排放方面,目前柳州钢铁集团已完成110平方米烧结机和第一、第五焦化厂改造工作,相关工序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工序排放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每年春季,满城盛开的28万株洋紫荆花为柳州添上别样的色彩,整座城市一如粉色花海,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念。连续举办10年的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佐证,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对比赛场地的水质环境要求严格,柳州能被选为举办地,足见水质优越、生态怡人。

“生态”“绿色”引来八方客。不止于此,这座城市正发挥着它浓厚的工业特色,走出了一条工业旅游之路。

在柳州柳空文创园,高耸的烟囱、宽大的厂房营造出浓烈的工业氛围,园区的草坪上,一件件被雕塑家改造的机械设备雕塑造型各异,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柳州文旅集团企业管理部招商运营经理韦娟娟说,柳空文创园原址是1958年成立的柳州空气压缩机厂,该厂旧址被政府划归柳州文旅集团经营管理,“未来在保护工厂遗存的基础上,我们计划将这里打造成柳州文化旅游、艺术演出的高地,把柳州工业文化和民俗通过富有创意的形式展示给游客。”

如今,柳州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广西独树一帜的品牌,数据显示,2019年柳州市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6%。(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黄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