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赋能壮乡广西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南宁4月27日电(记者郭轶凡  黄耀滕  朱丽莉  陈一帆  农冠斌)眼下正值葡萄开花季节,同毛竹山村的不少村民一样,63岁的村民王世瑞早出晚归,在葡萄园里忙得不可开交。

种葡萄20多年了,王世瑞早把自家13亩葡萄园当成“心头宝”,晶亮亮、甜丝丝的葡萄带来了一家人的好日子。他家所在的毛竹山村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的一个自然村,葡萄种植业是当地的重点产业。

“每年到了八九月葡萄丰收的季节,广西本地和湖南、广东等地的客商都到村里采购葡萄,根本不愁销路,日子越过越好。”王世瑞告诉记者,去年他家靠着种植葡萄收入10多万元。“技术员定期下来教种植技巧,还实地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

南一村党总支书记王军荣说,村里的葡萄品种丰富、口感清甜,广受消费者欢迎。

当地对葡萄园实施标准化管理,坚持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肥料、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销售,以保证葡萄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王军荣介绍,南一村共种植葡萄320多亩,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葡萄产业2万多亩,亩产3000斤左右,每亩收入过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农闲的时候,村民还可以外出打零工。”

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近两年火爆的螺蛳粉鼓了不少当地农民的“钱袋子”。

在柳州街头,螺蛳粉店随处可见。不论早晚,吃一碗螺蛳粉是当地人的日常习惯。

制作螺蛳粉需用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配以酸笋、花生、腐竹、酸豆角等辅料,加入绿油油的时令蔬菜,再淋上精心熬制的螺蛳汤。红通通的一层辣椒油浮在上面,鲜美的汤汁渗入每一根粉。

2020年,柳州螺蛳粉多次登上淘宝热搜榜第一,位列宅家食物排名榜榜首,食客需求量旺盛。螺蛳粉热销,带旺了整个产业链。

“螺蛳粉火了,竹笋都跟着涨价。”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36岁的村民黄继华扬起袖子,将满脸的汗水连同竹笋壳往外一甩,咧开嘴笑起来。他去年卖竹笋的收入超过20万元。

柳州积极开展原材料示范基地建设,已有大米、豆角、螺蛳、竹笋、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超过50万亩,带动农户20万人,不少种植竹笋、豆角等原料的农户因此脱了贫。

公开资料显示,袋装螺蛳粉如今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万个就业岗位遍布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近年来,广西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西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超过97%,累计带动426万贫困人口脱贫,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黄艳琴]